发展历史

AI的起源:

人工智能(AI)的概念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初。早期研究者试图模拟人类思维过程,关注逻辑和符号处理。艾伦·图灵提出了著名的图灵测试,评估机器是否能表现出类似人类智能的行为。

图灵测试(The Turing test)由艾伦·麦席森·图灵提出,指测试者在与被测试者(一个人和一台机器)隔开的情况下,通过一些装置(如键盘)向被测试者随意提问。

进行多次测试后,如果被测试者机器让平均每个测试者做出超过30%的误判,那么这台机器就通过了测试,并被认为具有人类智能。图灵测试一词来源于计算机科学和密码学的先驱艾伦·麦席森·图灵写于1950年的一篇论文《计算机器与智能》,其中30%是图灵对2000年时的机器思考能力的一个预测,我们已远远落后于这个预测。

发展历程:

  • 1956年,首次AI夏季研讨会奠定了AI的基础。
  • 1960-1970年代,专家系统出现,模拟人类专业领域的知识。
  • 1970-1980年代中期,AI经历冷淡时期,被称为“AI冬眠期”。
  • 1986年,反向传播算法的提出推动神经网络的发展。
  • 1997年,IBM的深蓝超级计算机击败国际象棋冠军。
  • 2010年代,深度学习重新崛起,取得在图像识别、语音识别等领域的显著进展。
  • 2016年,AlphaGo击败围棋冠军展示了在非确定性领域中AI的强大表现。

里程碑:

  • 1950年,图灵测试的提出。
  • 1956年,首次AI夏季研讨会。
  • 1986年,反向传播算法的提出。
  • 1997年,深蓝超级计算机击败国际象棋冠军。
  • 2016年,AlphaGo击败围棋冠军。